华中师范大学:培养思政“大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向“卓越”发力
发布日期:2023-07-19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浏览量:1246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尤其需要思政“大先生”。近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以“研究力、创新力、影响力”为主题的卓越能力训练周。在一周时间内密集开展了逻辑思维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求真论坛(企业家专场)、求真论坛(校友专场)、礼仪素养培训、社会调查能力培训、思政名家面对面、教学技能展示、教学技能测试等十余项教学活动,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卓越师德、卓越学识、卓越技能和卓越发展力,致力于培养真“懂道理”又会“讲道理”的思政“大先生”。

思政“大先生”要有卓越的师德

“大先生”之大,首先在于师德之“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重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师德素养,除了在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师德课程外,还在第三学期开设系列讲座,不断强化师范生的师德情感和意志。

如何争做大先生,当好引路人?在“思政名师面对面”活动中,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解放中学副校长吴又存从“坚定信仰,引导学生做热爱祖国的人”“德法兼修、引导学生做遵德守法的人”“诗词歌赋,引导学生做逐美而行的人”“真情涌动,引导学生做求真向善的人”等四个层面总结了他对于思政课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吴又存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参加了2019年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发言。他提出:“新时代的思政课老师不应当拘泥于课本,而是应该以身作则,当好引路人,真正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才。”

培养卓越师德,榜样的引领作用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邀请了吴又存,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特级教师王忠文,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周金娥、李鑫,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高级教师吴夏,武汉市七一中学高级教师李丹,武昌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黄志平,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中学高级教师陈晓茜,水果湖一中高级教师陈玉召,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高级教师程玲等十余位老师担任主讲或评委。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是成为思政‘大先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鼓励学生向思政名家学习,“用师德师风铸牢思政课教师之魂,立志成为思政‘大先生’。”

思政“大先生”要有卓越的学识

卓越的学识是成为思政“大先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思政“大先生”的卓越学识,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学科基础知识,还包括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

“通向真理的道路是无穷的,我们的每一种努力,都可能无限接近真理本身。”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华师校友企业家协会会长王慧轩,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誉导师”,在求真论坛(企业家专场)中,重点分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人生选择产生的重要影响。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社会学知识对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卓越学识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思政人’要重点培养一种能力,那就是用既有理论解释新时代的的新现象。” 华师社会学院刘飞副教授在社会调查方法培训上如是说。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需要与其它专业发生广泛联系的知识体系,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是自身的重要特色。其中,社会调查能力对于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也是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增长学识才干的重要途径。学院一直坚持在第三学期开设社会调查方法培训,强调师范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道理讲在祖国的大地上”。

“培养卓越学识,要从‘修知’‘修智’‘修志’‘修艺’四个维度下功夫。”在“思政名师面对面”活动中,王忠文提醒同学们要迈好进入职场的第一步,从“知、智、志、艺”四个维度提高个人的学识,多元发展,专注行动,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情感、学识和修为感染学生。

思政“大先生”要有卓越的技能

思政“大先生”,离不开卓越的教学技能。卓越的教学技能,要遵循“达标—发展—卓越”的三级递进式培养。

“价值导向好,选材立意好,教师素养好。”李鑫老师用三个好来肯定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在教学技能展示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素养。

卓越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扎扎实实的教学技能训练,在达标的基础上向卓越迈进。学院坚持在第三学期组织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确保所有的学生达到一名教师的合格标准。在2023年度的教学技能测试中,2020级师范生全员上阵,逐一进行教学展示。近年来,学院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测试,全部由校外专家担任评委并打分,校内老师只组织、不参与,大大提升了测试环节的客观性,保证了点评环节的高水准。

“所选用的素材或案例有代表性,大多贴近学生实际。甚至还选用鲜活的时政材料,说明学生政治敏感度高,视野比较开阔。”陈玉召对师范生在教学展示中的表现大加赞赏。

思政“大先生”,显然不能止步于“达标”,更要努力向“卓越”迈进。第三学期也是学子进行教学技能交流和相互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学院每年都利用第三学期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教学技能展示活动,由“华文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院师范生主讲。历年来,学院师范生在“华文杯”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都斩获颇丰。在2023年度第十二届“华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共获得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教学测试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

在中网世纪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投资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导师、1980级校友刘粵平看来,提升卓越教学技能,要把教学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进行整体的研究和认识。在求真论坛(校友专场)中,刘粤平表示,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应急应对能力,“要从当下培养专业技能、职业基础技能和通用能力,注重任务分解和业务流程与业务规范。”要把思政课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善于运用大数据完整地正确地分析客观情况的全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分析主题与指标体系。”

“思政‘大先生’,既要真‘懂道理’又要会‘讲道理’。”华中师大马院副院长邵彦涛认为,要成为思政“大先生”,卓越学识和卓越技能必须同时并举。既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造就扎实的学识,培养真“懂道理”的人;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养,培养会“讲道理”的人。

思政“大先生”要有卓越的发展力

在创新创业培训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炜勉励师范生,“要努力成长为富有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的名校长名师。”

思政“大先生”,还要有卓越的创新力和发展力。近年来,学院探索推进“一站到底”科研竞赛模式,全面统筹、细心谋划、扎实推进师范生发展力培养,逐步实现了科研竞赛与学业、专业、就业的互融互通、有机结合,在“挑战杯”“创青春”“华文杯”等国内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140余项,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竞赛项目和本科教学成果。

从教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转变,真正实现学生“学得好”,离不开教师的卓越发展力。

如何让学生“学得好”?华中师大马院宋荣教授主张建设思维型思政课堂,通过提升师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培养师范生的卓越发展力。

在逻辑思维培训会上,宋荣教授介绍,要使课堂思维训练实现从“句号式”向“问号式”的转变,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参与、自主创新和自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标志,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培养上,思政课教师要以问题驱动思维,组织合作探究,将思考的过程分享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表达、交流和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以“数字华师”建设统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华师路径”,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也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桂子山文献馆,筹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验室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目前,我们并不缺思政教师,缺的是卓越的思政教师,缺的是思政‘大先生’。”在华中师大马院院长万美容教授看来,学院教学工作要时刻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放在心中,在对这一根本问题的反复追问中凝魂铸魄。今后,华中师大马院将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卓越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师范生的卓越师德、卓越学识、卓越技能和卓越发展力,把培养新时代思政“大先生”的使命任务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