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青春·朗读者——“网”内扎根 “网”外延展 让“小故事”发挥“大能量”
发布日期:2024-11-20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浏览量:454

简介:“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聚焦学生党建,邀请“五老”、校友、教师、学生党员担任“青春朗读者”,借助声音、文字等形式研读红色经典,讲述理工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现已开办6季,发布70余期,浏览量4万+,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0余次。“网”内扎根的同时,开始探索“网”外延展,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开展学生社区红色故事汇巡演,多维度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故事吸引力、感染力,强化网内网外融合联动,参与学生人数已突破千人。


一、网络文化品牌简介

为深入开展“四史”学习,用好历史这面“正衣镜”,不断创新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020年3月,武汉理工大学《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正式上线,依托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聚焦学生党建,邀请“五老”、校友代表、青年教师、学生党员担任“青春朗读者”,借助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研读红色经典等内容,讲述作品背后故事,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承红色基因,将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丰富的时代感和永久的理工情传递给青年学生,为奉献讴歌、向崇高致敬,朝榜样看齐,将“理工精神”转化为青年学生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自觉行动。目前《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已线上开办6季,制作内容70余期,累计浏览量4万+,得到了全国高校思政网、学习强国、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获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网”内扎根的同时,《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开始探索“网”外延展,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色故事汇巡演活动,通过红色故事“请你来演”“请你来读”“请你来讲”“请你来唱”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强化网内网外的融合联动,目前参与学生人数突破千人。

二、网络文化品牌建设意义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校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抓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自媒体力量的飞速崛起,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淡与稀释,权威话语权面临解构重组态势。因此,充分把握信息化时代特征,占领网络思政阵地,不断拓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新边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时代新人培育的双向输出路径,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速培养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网络文化品牌建设理念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依托微信平台开办《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用声音架起“青春”和“文化”的桥梁,以打造“平台多元化、框架立体化、内容精细化”的多维度互联网思政育人阵地为思路,邀请“五老”、校友代表、青年教师、学生党员担任“青春朗读者”,借助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研读红色经典等内容,讲述作品背后故事,追忆峥嵘岁月;聚焦身边的理工故事,讲述那些年的奋斗故事,涵养理工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理工力量。并在扎根网上的同时,注重网下拓展,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这一平台,打造红色故事汇巡演活动,多维度扎实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丰富网络文化品牌活动内涵,深入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助力学生社区党建品牌的创建,打造网络思政的“同心圆”。

图片2.png

图为《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建设理念

四、网络文化品牌运营模式

1. 明确“红色教育”定位,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通过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在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理工特色,整合涵养理工精神与红色文化的育人资源,打造理工育人微品牌,增进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最大限度地凝聚学生共识,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进行弘扬,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建校百年来涵养的理工精神通过理工名人、理工学人的故事讲述生动起来,激励广大理工学子励志成长成才,强化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

2. 聚焦“青年学生”群体,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立足思政教育专业性,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结合时代特征和时间节点制定每季推文的主题和推进计划,根据主题要求,分配工作任务,各学生党支部负责搜集和确定合适的红色书信、诗词、故事等呈现内容,向制作团队提供朗读音频或视频文件以及微信推文各模块的文字、图片内容,充分运用漫画、短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坚持兼容并蓄原则,与多元化的话语系统交流与融合,提升网络社群主流话语的引导力与渗透力;制作团队负责对朗读音频或视频进行剪辑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同时对微信推文进行深度编辑、制作;微信推文在得到制作团队指导老师及学院领导审核通过后,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

3. 树立“用户导向”思维,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体系

00后大军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这些在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念、新的网络环境影响下的新一代青年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对于交互性、沟通性、即时性,也都有了新的要求。《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尝试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出发,重视并细分用户群体,了解用户体验,界定核心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使之成为公众号构思设计、内容创作与管理、用户关系维护与再开发的基础和标准,使大学生用户真正成为公众号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形成公众号运营的良性循环。各栏目从推文选题到制作均以学生团队为主导,学生经老师指导后在理论知识、新闻素养和采编实务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实现学生服务学生、学生引导学生的网络文化自主管理格局。通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学生交流座谈会、开辟反馈渠道等方式,及时搜集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在增强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不断优化专栏的顶层设计、扩大参与范围、丰富育人素材,推动专栏的规范化建设。

4. 拓展“网外育人”平台,构建网内网外的育人“双空间”

网络空间具有传播广和快的突出优势,形式也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而不断丰富,来增强文化品牌传播的吸引力。但网上传播与网下浏览之间,朗读者浓厚的情感表达往往会大打折扣。为了进一步贴近学生、融入学生,增强《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的感染力,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结合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在立足网上的同时开始探索走向网下,面向学生社区开展红色故事汇巡演活动,通过“请你来演”“请你来读”“请你来讲”“请你来唱”等方式,进一步丰富红色故事和理工故事的呈现形式,将老一辈革命家热血保家卫国的历史、一代代理工人坚守报国初心的故事以及理工学子的青年担当“面对面”地传递给青年学生,强化网内网外的融合联动,助力学校学生社区党建文化品牌创建。

五、网络文化品牌建设成效

1. 开辟了育人新阵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自开办以来,始终以“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心选取朗读素材,充分发挥新兴传播媒介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听觉盛宴”, 实现了从教人以“知”到启人以“思”的教育目标转变,在依据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主题,依托网络载体将思想理论、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性,得到了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光明日报、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并荣获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和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奖。其品牌负责人及团队学生作为主讲人参加国家行政教育学院课程录制,分享《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的创办心得,进行品牌推广。

2. 激发了奋进力量,让主旋律更高昂

依托学生党校、年级周会、党团课等载体,坚持自我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已成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微课堂,通过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艰苦的工作作风,促进大学生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坚定“信仰、信念、信心、自信”,激发了强大的奋进力量。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是兼具青年网络文化的特点,因此,《青春·朗读者》网络文化品牌具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防火墙”功能、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内驱力”功能。目前已累计发布6季节、合计70余期内容,阅读量4万+收到各类学习体会100余篇;累计有30余个学生党支部,10余名“五老”、校友代表、青年教师,400余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在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的基础上,使育人主体、内容、形式不断丰富,让主旋律唱得响亮。


责任编辑: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