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子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听取并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华中科技大学学子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内容,反响热烈。大家表示,要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实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青马工程”高校班学员
校研究生会部门负责人
2024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 闫一帆
会议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赋予教育数字化新的战略意义。它不再是简单的线下课程线上化,而是用数字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我关注的是如何避免“数字鸿沟”加剧教育不平等,如何保护学生在数字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作为未来的教育研究者,我的使命是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育人”的根本目的,设计出有温度、有伦理的智慧教育方案,让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学习者。
校研究生会部门负责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廷君
作为本硕博7年扎根华科大的材料人,我深知华科大“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与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学校搭建的科研平台、营造的创新氛围,正是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的生动体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提升,更要求我们科研过程中的“高质量”与“高标准”,意味着要在实验数据的严谨性、研究成果的可转化性上下功夫,让每一次实验、每一篇论文都经得起实践与时间的检验。新征程上,我将继续扎根实验室、立足学生岗位,在材料领域深耕不辍,把科研课题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中,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让科研成果为强国建设赋能,让青春声音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嘹亮回响!
人文学院 周子涵
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识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关键技术的突破,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共识、文化支撑和伦理规范,这正是人文社科能够也应当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域。结合我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此有切身感受。在党媒实习期间,我致力于将宏观政策准确传递给公众;主持方言调研项目时,我深入基层,记录和分析语言变迁背后的社会脉络;参与组织学术会议和大型文化活动,我努力促进跨文化交流。这些经历让我坚信,人文社科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立足专业,我将继续努力当好政策解读的“翻译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和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在“十五五”新征程上,我愿以实际行动,为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一名华科大人文学子的坚实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 孙冉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我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公管学子,我对全会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感触尤深。当前,数字公共治理是我的研究方向。我认识到,数字治理的效能与安全,建立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之上,这正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题中之义。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政府决策科学性与公共服务精准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这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关注政策与实践的结合点,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社会学院 邹李馨
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自觉以专业视角与时代命题同频共振。作为一名社会学学子,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学研究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中肩负独特使命。“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技术攻关,更涉及创新生态、知识生产与社会结构的协同演进;“高质量发展”呼唤我们对城乡融合、社会治理等议题展开更具解释力的学理探索;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则启示我们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养分,在调研实践与学生工作中锤炼知行合一的能力。我将注重把课堂所学的理论工具转化为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以社会学特有的系统视角与田野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青年人的智慧与担当。
经济学院 李洲洁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宏伟蓝图。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我倍受鼓舞和振奋。我了解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与“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是“十五五”时期的重要目标。过去几年,我们亲历了全球供应链震荡、关键领域“卡脖子”之痛,也见证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的蓬勃爆发。这些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支撑,更是引领产业变革、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作为经济学专业学子,我将把这份振奋转化为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动力,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立志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我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经济学子定能坚守“经世济民”的初心使命,用青春与智慧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航空航天学院 叶可峰
作为一名航空航天学院研究生,在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后,我深感“航天强国”使命在肩。全会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正是我们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在宇航结构设计与空间探测研究中,我深刻体会到航天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卫星导航到深空探测,每一项突破都彰显着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十五五”规划将空天科技列为战略重点,我们要勇担使命。正如孙家栋院士所言:“航天发展,动力先行”,我的研究方向正聚焦新型推进技术,力求在航天动力领域实现原创突破。全会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在航天领域体现尤为突出。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需要各个专业协同创新。我将把专业学习与团队协作紧密结合,既深耕宇航科技,又培养系统工程思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将把个人理想融入航天强国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展现青春作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航天人的智慧和力量。
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彭恩琪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我倍感使命在肩。信中“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的号召,与我们中欧能源学院绿色报国理想同频共振。“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能源强国的核心,必须将核心技术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四中全会强调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指引我们吸收前沿知识,勇担实现我国能源技术自主可控的使命。同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刻揭示了创新的源泉。作为研究生会成员,我们应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激发集体智慧,在服务同学成长成才中贡献力量。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时代召唤青年,奋斗成就未来。华科大学子将把个人科研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勇于挑战“卡脖子”难题,努力在强国建设征程中书写担当。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驰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科技自立自强”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城乡规划专业的学子,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专业使命正是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思考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智慧城市、如何布局引领未来的创新空间;“高质量发展”则指引我们,必须将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蓝图之中。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我将把这份精神力量融入专业学习与科研实践,努力钻研城市更新、区域协调等前沿课题,以手中的规划笔,为绘制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贡献青春力量,展现华科青年的时代担当。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孔佑樨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我深受鼓舞、信念更坚。全会对“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广大青年学子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我深刻认识到,必须主动将个人所学融入国家战略所需。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国际传播的形态与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规律与特征,熟悉并掌握数字形态的话语表达,更要在这一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创新叙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将在学术上追求突破,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努力为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新时代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注入属于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力量。作为一名团学骨干,我将自觉担当、积极作为,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开展实践服务等方式,引领同学们聚焦“四个面向”,立足专业、投身社会,共同营造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推动我国科技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汇聚青春合力、践行青春担当。
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学院) 李一鸣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感振奋。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为我们医学生点亮了前进明灯。身为第一临床学院研究生,我见证着健康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到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完善,从医保覆盖面扩大到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这些成就充分印证了我国制度优势。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正推动着医学领域的变革创新。面向未来,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苦练临床技能,勇攀科研高峰。既要在实验室里探索医学前沿,也要在病房里践行仁心仁术。我愿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青春在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中绽放光彩,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医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公共卫生学院 张真榕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专业的硕士生,在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正值国家新一轮五年规划开局,我深切体会到“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我们公卫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在科研实践中,公共卫生研究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方法论和技术平台上。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还是健康政策制定,都需要我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勇于在关键研究方法上寻求突破。只有手握更先进的技术,才能有更好的健康保障。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位健康的奋斗者。我将聚焦人群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公共卫生实践。面向未来,我将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深耕专业领域,为筑牢国家公共卫生防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贺赵辰
四中全会将科技创新置于战略高度,指明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医药卫生与AI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深感使命在肩。专业学习中,我学习了医疗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明晰AI可破解医疗资源失衡、卫生信息安全等难题。科研实践里,我了解了AI辅助病理诊断项目,见证技术将影像分析效率提升数倍的潜力,也体会到科技创新的关键意义。未来,我将深耕“AI+医疗健康”领域:夯实数据处理与模型应用功底,参与医疗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主动对接临床需求,助力AI在医保反欺诈、基层分诊等场景落地,以产学研融合行动,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为智慧医疗创新献力。
法学院 吉鸿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既要追求创新,又要注重实效。在工作中,我参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时,特别强调宣讲要由小见大,避免纸上谈兵。这种理念也指导着我的专业学习,让我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让我更加明确了成长路径。作为学生干部,我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专业同学间的思想碰撞。未来,我将继续以贺信精神为指引,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莫凡丁
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后,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等论述让我振奋不已。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未来五年做出明确规划。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突破西方科技封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而作为一名华科大市政工程在读的学子,我认为应不负韶华,把自己的青春书写在祖国的复兴蓝图里。我将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学习,争取解决国家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改变先发展再治理的顺序,同步推动高标准环境治理。
集成电路学院 杨广艺
在研读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我为“十五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倍感振奋与鼓舞,也更加明晰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所在。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关乎社会进步全局,也与青年的时代责任紧密相连。全会系统擘画了“十五五”发展蓝图,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更让我认识到自身科研方向与党中央擘画的新蓝图的同频共振。作为一名集成电路专业博士研究生,我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钻研专业知识,以担当奉献的精神投身科研创新,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意志品质,继续把个人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努力钻研“卡脖子”难题,为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典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系统部署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这样的制造业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机械工程领域的青年党员,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我目前从事激光焊接方向的研究,深知基础工艺与核心装备的重要性。唯有坚持自主创新、勇攀技术高峰,才能在关键制造环节上实现突破,为产业现代化贡献力量。今后,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科研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与智慧。
山河壮阔铺新卷,擘画蓝图启新程。
“十四五”期间,
神州大地铸就非凡业绩,
发展答卷厚重提气;
“十五五”开局,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步履铿锵,
民族复兴伟业迈入全新阶段。
青年学子当以家国为怀,
深植“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以青春之朝气、奋进之姿态,
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当以先锋之姿挺膺向前,
以实干接续奋斗荣光,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韶华的
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