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同行助成长 家校共育向未来
发布日期:2025-02-24
来源: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
浏览量:310

本网讯(通讯员 梅雨 黄凌 陈婷)携手同行助成长,家校共育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车辆学院为强化学校与家庭沟通协作,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营造育人良好氛围,组织学管教师于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家访,关心关爱学生成长。

沉甸甸的责任与满满的信心

讲述人:铁道机车车辆学院 辅导员 梅雨

图片4.png 

2025年2月12日,辅导员梅雨老师驱车前往与23级技能高考班学生小邓的父亲约定处进行家访。小邓的老家在湖南,父亲在武汉务工,他与父亲一同生活在员工宿舍,寒假期间,小邓还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兼职,补贴家用。经过前期交流,小邓的父亲和梅老师约定了在工作地点附近的酒店大厅见面。

“老师,真的感谢学校和您对孩子这么关心,我没什么文化,也没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麻烦学校和老师操心了”沉甸甸的话语中既有无奈又有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与担忧。梅老师则耐心地回应道:“小邓平时学习很努力,生活也很勤俭,他非常不容易。现在党和国家给孩子们提供了好的资助政策,学校也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就业上我们老师也会给予指导,他自己也在切实改变就业观念。”梅老师将小邓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与小邓父亲一一交流,并将学校的关爱慰问金送达小邓父亲手中。梅老师接着鼓励道:“您放心,学校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像小邓这样努力又懂事的孩子。” 小邓的父亲连连点头道:“谢谢老师,我相信在学校和您的帮助下,小邓一定能有更好的未来。”

梅老师表示,“这次家访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


走进学生成长脉络 寻访家校共育之路

讲述人:铁道机车车辆学院辅导员  黄凌

2025年1月17日下午,机辆学院黄凌、陈婷、罗超凡老师,带着精心准备的“武铁手办”,前往机车12402班学生小高的家中进行家访。小高的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工作繁忙,未能在家;母亲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虽然家中面积不大,但温馨整洁,墙上挂满了高宇宸的成长照片和奖状,记录着他一路走来的努力与成就。

图片5.png 

小高第一学期的操行分成绩不太理想,班级排名靠后,但同学们眼中他却是一个活泼开朗、热衷活动的男孩,还曾参加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种反差引起了班主任黄凌老师的好奇,也让老师们更加期待这次家访能够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环境。

与小高的母亲交谈时,老师们深深感受到了她对孩子的用心。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为了给孩子选择最适合的专业,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最终为小高选择了武汉铁院的机车专业。她笑着说:“我虽然不懂铁路,但我知道这个专业对孩子未来有好处,只要他喜欢,我就全力支持。”

在反馈小高在校情况时,老师们从操行分、学习成绩,到军训中的坚韧、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以及与同学的融洽关系,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特别提到了小高为了参加外语能力大赛,苦练发音的努力。小高的母亲听后欣慰地点头,眼中满是骄傲:“孩子在家也是这样,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我很欣慰他能在学校得到这样的锻炼。”

小高在一旁补充道:“我觉得大学生活很充实,虽然有时候会遇到挑战,但每次克服后都让我更有信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寒假期间,小高还参加了18天的“小桔灯”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他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

随后,老师们向小高的母亲介绍了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并解释这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小高的母亲认真听完后,表示理解和支持:“学校管得严是对孩子负责,孩子以后要进入社会,这些规矩都是必要的。”

谈到就业问题时,母子俩显得有些担忧。黄凌老师向他们介绍了学校一直引导学生思考职业方向的情况,并与他们共同制定了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家访结束时,老师们看到了小高对未来的憧憬,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以及对学校的信任。老师与小高妈妈约定,等他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后,再来家里报喜。小高坚定地说:“我会努力的,不辜负学校和妈妈的期望。”

责任编辑:杜海洋,郝斐然,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