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第240期心灵之约讲座暨“心之芦苇荡”系列第九讲成功举办
本网讯(通讯员 王祎 潘之千)12月22日晚,华中科技大学第240期心灵之约讲座暨“心之芦苇荡”特别系列讲座第九讲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的主题是“愤怒、恐惧、无力:时代中的个人叙事”,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咨询师罗晓彤老师。
在前三年的疫情中,阴阳分隔的概念已经刻在大家的意识里了。而如今随着政策开始放宽,重拾自我意识,找回独立的自我,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作为一场集体成长之旅,在这三年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乐观,有人悲观,在集体之下每个人都将开始书写自己新的故事。罗老师提到,封控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转折。在封控前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封控后一切都变得奢侈了。疫情反复横跳,大家逐渐无力麻木。每个人都有痛苦丧失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生活变化的担忧。每个人经历的过程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无力愤怒和麻木都是一直存在的,此时,通过虚拟世界来体验生活逐渐发展了起来。
在真实生活逐渐萎缩的情况下,赛博世界在后疫情时代悄然兴起。人们将越来越多事物投射入虚拟世界。线上蹦迪,电子木鱼,电子纪念馆这一系列赛博化的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在赛博世界中完成现实世界无法达到的目标。但有人能适应赛博世界,也有人不能跟上潮流,成为数字难民。疫情加速了赛博化,也加速了两极分化。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三年的变化呢?罗老师引导大家思考,其实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在见证历史,总有随机事件发生,总有意外降临,正是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故事,故事就像一张点和线组成的地图,不同的点如何连线,如何行进,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故事是流动的,可以从多方面去解读。不应该只盯着自己先前给故事贴上的标签,而应该探讨其中的经验,挖掘经验从而指向未来生存。疫情三年带来了许多改变。但我们可以探究其中资源发展新方向,尝试从不一样的方向去觉察身边的改变
如今大多数人可能有不确定不稳定感,总会进行灾难化想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重新导演想象,发现例外,事情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且不同的事情也不会完全重蹈覆辙。同时我们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赋能,回忆过去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找到自己的积极视角,新建故事,发现资源。生命的本质是积极正向,人都有足够的积极正向的经验。从积极角度去重新构建生活,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最后罗老师提到“人人都是胜利者”。大家共同面对了这场疾风,无论是前进后退,只要心中是稳定坚定坦然的,能够在大风中牢牢握住把手,度过这三年,人人都是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