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发布日期:2023-06-28
来源:武汉文理学院,曾宇
浏览量:738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贪欲是滔滔洪水须防微杜渐,清廉如皑皑雪山要皓气长存。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谓不贪财货,立身清白。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是孜求彻悟的心境功课,是生命时空的全景阅读。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明代名臣于谦曾在生日之夜作诗自勉:“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他长期身居要职,却始终保持刚正清廉的高尚品格,把生日门庭清净,没有贺客应酬,伴随清风,闲阅诗文当作人生快事。古之圣人,于清笳乱起时感慨“道不行,乘桴游于海”,于人心惟危时高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于饥寒交迫时笑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心中正气浩然,不求口体之奉,愿舍弃身外的赘余之物,觅得一方心灵的净土。而如今总有那么些人,豪车过闹市,公款竞豪奢,广庑办公,土豪斗富……用这些身外之物虚张声势。殊不知,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阿房易冷,铜雀转头荒。“涓流不止”,发展下去必然会是“溪壑成灾”。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良好家风家教可以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苏洵在做了父亲后,以身作则,勤读诗书。苏母则从小就教育苏轼和苏辙要孝慈仁爱,不贪外财。这使得苏轼兄弟在饱读诗书的同时,也保持了良好的做人品德。千百年来,眉山苏氏后裔秉承“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世代相传,宗族兴盛。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断去横流之欲,能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充实,也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与张力。老子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张岱曾自为墓志铭,追忆纨绔子弟时,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如此多的“癖好”,尽显内心膨胀的欲望,也让少年的他轻浮浪荡,几乎一事无成。后来,年岁渐长的张岱逐步断去昔日横流之欲,隐居四明山中,在“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的清贫与恬淡中,体会到生活之本味,内心日益变得安宁而坚定,最终写出了《陶庵梦忆》、《琅嬛文集》等不朽作品。

繁花似锦觅安宁,流水淡云度此生。让我们学会廉洁,知重负重,栉风沐雨,配蕙戴茝,掬温良在心间,弄晏然满天下。《菜根谭》有言:“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在曼妙的时光里,与自己深层对话,以客观的角度发现问题,看清自己,给人生复盘,廉洁一生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