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之初心,洁以修身
从古至今,廉洁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提高到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的高度,这一新提法和新思想顺应了时代的呼声和人民的期盼,彰显出中华民族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廉洁文明,更体现出马克思执政党的内在根本要求。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力量,这无疑也是对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提出来基本要求。
众人皆谈“廉洁”,那到底何为“廉洁”?不受为廉,不污为洁。我们可以先来解剖“廉”、“洁”的字义,来感悟廉洁的初心是什么。
廉,《仪礼乡饮酒礼》载:“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日:“侧边曰‘廉' ”。可知,“廉”的本义是指厅堂的侧边,又因其特点是平直方正、棱角锋利,故而引申为用来形容人品行正直、方正等道德范畴的含义,《说文解字注》 中说:“廉,引申之为俭也”,东汉刘熙《释名释言语》载:“廉,敛也,自检敛也。”后来便逐渐将“廉”引申为节俭、少拿、不贪取等含义。
洁,本义是干净,早在《管子·水地》记载:“鲜而不垢,洁也。”新鲜的物品不被沾染,即是干净,“洁”后引申为:廉洁,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用来形容人操行清白,品德高尚的“洁”,可上溯至《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昧。”“廉洁”之意则为“清廉、方正”。
综上所述,廉洁是对一个人品行,行为的一个约束。廉洁之人应心性高洁,操行高尚,生活节俭,绝不奢靡,不屑于做损害自己清白身份的事,同时也对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抛弃自己傲骨的人嗤之以鼻。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春秋时期晏子说:“廉者,政之本也”,认为廉洁是为政的根本;管仲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将廉洁作为维系国家存续的道德基石。《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明代汪天赐在《官箴集要》中写道:“为政者以正为本,以廉为先。”《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为政者,理应廉洁。
千古奇才、诗文大家苏轼曾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苏轼的为官、处事之道。苏轼虽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他所治理的地方,无论清贫或富裕,皆是对他赞不绝口。其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在民间流传至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同时这其实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观其一生,以节俭为美德。其少年时期备受苦难,但他并未在成名之后穷奢极侈,而是继续贯彻节俭的传统美德,并在民间也呼吁百姓俭以养德,即使是高居相位,他也时常自称“东方下士、一介布衣”。终其一生,他都严于律己,于政、于家、于个人,始终贯彻“廉洁”二字。“圣人”二字他担得起。
有凤凰般清正自傲品格的屈子曾言自身“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也是屈原生活、处事的态度。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思想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至今流传着一首《粽子歌》盛赞屈原的高洁品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初见这句文字内心悲怆不已,但这也将屈原如“莲”一般品质极尽描摹。
古之先贤廉洁初心光照千古,而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国人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可以确定,对于“廉洁”这一要求从未降低,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世界,并将其精进、完善。近几年国家对于反腐事件严抓紧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治家、廉洁奉公等重要论述丰富和拓展了共产党人廉洁文化的内涵,赋予其强烈的时代气息,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时此刻的“廉洁”已经不仅仅是“不贪”,它更是升华为一种对一个人品行、是对一个社会的风气、乃至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
廉洁文化建设在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教学活动、宣传报道、文艺熏陶等多种鲜活形式,融入部门、行业、基层治理之中,发挥价值导向、行为约束、环境净化三个显著的基本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行为约束功能。以及环境净化功能。“廉洁”是底线,也是行为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名日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廉洁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的道德素养,增强人民思想觉悟,缔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
“双面人”王富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监督检查室副主任王衡介绍:“王富玉冬天要住三亚,夏天要住贵阳,春天、秋天要住深圳,所以他安排老板在三亚、深圳、贵阳给他买房,然后再精装修。”颇为讽刺的是,在其贵阳长期使用的豪华别墅里,悬挂“做人好心洁如玉,为民精神富若仙”的条幅,一边标榜自己心系百姓淡泊名利,一边疯狂敛财数亿元。他的种种贪污行为不仅对社会的风气造成影响,同时滞后了国家的发展,行为恶劣。但再狡猾的狐狸也难逃聪明的猎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反面典型,时代当然有先进楷模。胡杨精神,刘铭庭,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时代,作为兰州大学的学生,在当时无疑是哪个单位都想得到的“香饽饽”,但是他很坚定,自己要去新疆,去沙漠,在那里种出绿洲。不为什么,只是为了他是新中国培养的,应该听党的话。所以在毕业之际,着急的刘铭庭给当时的高教部部长杨秀峰写了一封信。“就是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社会主义最壮丽的事业,坚决要求到新疆去工作。”在信中,刘铭庭写道:“在这毕业的前夕,我坚决要求组织把我分配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分配到祖国的边疆去……”最终他得偿所愿,并且投身“死亡之海”治沙植绿,开辟史上首次“人进沙退”新格局。为之后新疆的致富之路打造了良好的基础。退休后,他又接受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邀请,在塔克拉玛干中部的塔中油田做治沙顾问,继续种植固沙植物。帮助新疆人民脱贫致富。如今已是88岁高龄,耄耋之年的刘铭庭仍未停下脚步,依然忙着带动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终其一生,他都在奉献自己,为国家的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将“廉洁”贯彻终生。
古代读书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之心、生民之命,万事之太平,需要廉洁修身之人前赴后继。古人尚如此,新时代大学生更应如是。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的群体,他们承载着和肩负着,国家社会的使命。对于大学生缔造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廉洁,韶华常青树;贪婪,生命之花凋零。大学生仿佛是正在成长路上的幼树,充满生机,但同时也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他们年纪尚轻,阅历浅薄,主观意识强烈,而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价值观的引导就如一阵大风一样,让本就不粗壮的幼树,还未固定形态的幼树,摇摆不定,阻碍他们直向生长,严重阻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缔造。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到“廉洁”?
第一要根植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历史上和身边的“廉洁”人士,加强对“廉洁”的理解,梳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精神素养、和政治素质。坚持倡廉反腐。
第二要育德修心,养德者可成大业,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第三要立志成才,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一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青“廉”
【下一篇】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