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大精神·我的红色记忆”战士和民工跳入洪水中,拼命喊着号子
发布日期:2025-06-05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量:162

湖北日报通讯员 邬计波

1990年夏天,湖北省麻城市阎家河镇的天,像是被捅穿了底,暴雨昼夜不停,砸在屋顶上如同擂鼓,砸得人心发颤。

流经阎家河村的河水,眼见着一天天浑黄、暴涨,水里裹着泥沙和断枝,散着呛人的土腥气,一寸寸吞下了岸边田埂。

不久,更骇人的消息传来:上游三河水库吃紧,存在着溃坝的风险。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上。那年我虽然只有12岁,上镇小学五年级,但从大人凝重的神色和片言只语中,仍能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

真正的噩梦,始于一天下午。我和几个伙伴登高看到,先是新河河堤不堪重负,被撕开一道狰狞的口子,浑浊的洪水如同挣脱锁链的猛兽,咆哮而出。紧接着,一声闷雷般的巨响传来——胡家山叶家湾大桥,那座横跨两岸的老桥,竟被洪水从中生生掰断!巨大的桥面,在浊浪中翻滚了几下,瞬间没了踪影。只留下几根残破的水泥桩子,孤立地戳在洪流里,如同大地裸露的断骨。

A$3J(DK}AJ0SOC6%)21PY_G.png

2020年,叶家湾大桥处堤岸再次抢险。


此时,阎家河镇通往麻城市区的道路,也被洪水吞没。我的家乡,成了洪水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不久后,洪水退了些,留下的是板结的泥壳、倒伏腐烂的庄稼。村湾里的菜园子,连根带土被冲得无影无踪;田垄上,连片完整的绿叶都寻不见了;新鲜蔬菜成了遥不可及的念想。连续好些天,顿顿只有盐渍的豇豆下饭;那灰绿色的咸豇豆嚼在嘴里,单调的咸味混着洪水留下的土腥气,越嚼心里越苦;只有筷子在碗底,无意识地刮着。

有一天,远远看见一条小木船,浮在浑浊湍急、漂着杂物树干的水面上,像片枯叶般地挣扎着划来。是村支书老阎,他脸上糊满泥水,衣服湿透紧贴在身上。船靠上仅存的半截坡坎,他费力地拖上来一个沾满泥浆、沉甸甸的瓦坛。盖子揭开,一股浓烈的咸酸气直冲鼻子——还是盐豇豆!

老阎抹了把脸,汗水和泥水混在一起往下淌:“凑的,顶顶饿!水库那边,解放军工兵部队正拿命堵着呢!”他喘着粗气,声音嘶哑却带着力量。

$AMF1PIPVN]DF@F~QFGFPKH.png$AMF1PIPVN]DF@F~QFGFPKH (1).png

2020年,叶家湾大桥处堤岸再次抢险。


就在我们守着咸菜坛子苦熬时,外面正在抢通生命线。我曾亲眼看见巨大的推土机,轰鸣着从临时填出的土埂强行过河,去清理道路。那钢铁巨兽在湍急的黄汤里摇晃前行,履带卷起泥浆。突然,一个浪头打来,推土机猛地一歪,履带在泥水里徒劳地空转了几下,庞大的车身竟慢慢倾倒,轰然侧翻在洪流之中,它就像个无助的溺水者,任浑浊的水没过了驾驶室顶。

那一刻,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没过多久,另一台推土机又轰鸣着顶了上去,更多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工跳入齐腰深的水里,拼命喊着号子,用绳索拖拽,硬是把翻倒的“铁牛”,一点点地拉出险境。

那情那景,比洪水本身更让人震撼,在我幼年的心灵里留下烙印。

LJWXNMQ%2A5WZ9]X8@OAQ1X.png

2020年,叶家湾大桥处堤岸再次抢险。


洪水再凶,终归是要退的。可瓦坛里盐豇豆那咸得发齁的滋味,却像刻进了喉咙的记忆里。它让我明白,当脚下的土地被撕裂,当巍峨的胡家山大桥轰然断裂,当道路被彻底抹去,当推土机在洪流中倾覆,真正能驮着人熬过去的,是战士民工铸起的人墙,是乡亲们凑摸出的咸豆子,是泥水里喊着号子的血肉之躯。

这点点滴滴,咸涩又滚烫。它时时提醒我,世上有些东西,浊浪冲不走,时间也泡不淡,它支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踏上更长远的道路,一直走到今天。

责任编辑: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