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3-10-10
来源:万胜 申林灵
浏览量:88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示范、引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在一线工作中多种角色的转换,不仅是其工作要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实践发展的重难点所在。“角色”一词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从戏剧中借用而来,用于分析社会情境中的个人行为方式。[2](P353)此后,“角色”一词被进一步用来分析社会情境下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135)角色的本质也在于人们的社会性,社会结构中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是自我不同角色的扮演者和社会责任承担者,必然需要回应相应的角色期待。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通过角色期待引导社会结构中的个体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也是由角色期待所赋予的。[4](P717)因此,全面把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深化辅导员的角色认知,方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真正将辅导员工作打造成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全面把握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特征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一线工作,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亲历学生工作的实践中身兼三重身份:作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等方面肩负重任;作为行政人员,管理学生在校日常事务,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护航人;作为人生导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是学生在校园里最知心的人,同时也承担着衔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教育者。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辅导员而言,只有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特征,全面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回应不同角色期待中落实育人新要求。辅导员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落实全过程育人,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品行塑造、道德养成贯穿到大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之中,其实质是要求辅导员将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深厚的理论素养是辅导员安身立命的根本。辅导员首先应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同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赋予的新内涵转化为育人工作中的思想纲领、行动指南和生动实践。其次,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是辅导员开展实际工作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优化育人资源,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为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最后,职业化和专业化是新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要求,辅导员要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总结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特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2.学生在校日常事务工作的管理者。《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任务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是加强班团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在高校育人体系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全方位的实务工作。例如,通过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承担部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管理学生党团组织等,实现实践育人目的;通过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班级班风、宿舍文化、网络生活等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实现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通过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做好大学生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打造全方位“心理育人”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事务管理作为连接师生的纽带,承载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与目的等信息。学生事务管理已成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即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和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努力实现以管理育人。[5](P97)事务管理工作作为辅导员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载体,是辅导员理论认识的来源与最终归宿。青年学生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主体力量,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辅导员在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识别新时代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全方位衔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服务者。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联系学校、家长及社会的重要桥梁,因而在推动“三全育人”队伍一体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通过家庭联系、企业走访等方式,促进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推动育人队伍一体化。

“三全育人”是指高校不同主体齐心协力全员育人、不同阶段有效衔接全过程育人、各类资源整合全方位育人。辅导员作为全员育人体系中的主体之一,应当积极探究协同工作模式,构建协同立德树人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增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三全育人”要求辅导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全方位育人中的“方位”是一个空间范畴,根据方位的内涵和外延,方位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空间性,依此可将全方位育人解释为环境育人概念,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维度看,这是一个育人环境建设的问题,其实质是探讨如何建构一套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的组织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展开;二是要有系统化育人思路,辅导员应将学校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文化育人和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

高校辅导员在育人实践中要坚持整体系统观,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将全过程育人理念贯彻落实,有机结合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资源。[6]辅导员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在正确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动方式上有先天优势。故此,辅导员能为其他的育人主体更好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提供参考、建议和指导。

二、深化角色认知,优化辅导员角色学习与实践机制

1.深化辅导员角色认知,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高校思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7],在“三全育人”的机制中,高校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等都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力量之中,育人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但这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长期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长期处于实务工作中,可能出现工作热情衰减、力不从心的问题。深化辅导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强化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的水平,促进育人机制的科学化,完善“三全育人”的主体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也是极具创造力的群体。[8]育人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核心目标,要求辅导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多方力量,助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具体而言,首先,辅导员应在管理工作中凸显服务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引路人”的服务意识,及时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支持与引导。其次,辅导员应在实践工作中明确朋辈育人者身份,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构建与学生间平等、信任的和谐关系。需要明确的是,兼具教师与管理者双重身份的辅导员需要在凸显服务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过程中升级和优化育人职能、管理职能及教育职能。

2.提高辅导员角色技能,激发辅导员角色认同。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与基础,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把握辅导员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此来确保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当系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储备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在实践中不断理解、深化进而创新理论认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辅导员务必切实提升工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辅导员还应该把握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切实发挥自身能动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之“盐”融入日常业务工作之“汤”中。[9]

再次,辅导员必须提升科研能力,努力把辛苦工作总结转化为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要树立科研意识,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研究的实践导向,结合自身工作将经验转化为成果,从实践中抽取理论。通过这些措施和路径提升辅导员综合应用能力,以此来培养出符合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目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而激发辅导员的角色认同和文化自觉。

三、强化育人根本任务,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1.因时而进,强化育人根本任务。“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条件、任务及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11]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实践经验,结合理论要求,主动更新育人标准和要求,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培育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的时代青年。青年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同时,全社会都应当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12],每一个中国人都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当肩负起历史重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13]。

人的发展是一切时代命题的出发点,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4]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重大战略任务,既需要以史为鉴,又需要着力现实,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要求。

2.满足辅导员自我角色期待,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当下,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满足辅导员需求期待,寻找辅导员队伍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良性发展和整体提高。[15]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我国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稳步发展推动着专业化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同时,建设专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16](P430-431)

首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两个紧密关联、内在统一的概念。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要求,其本质在于适应职业定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把握好“课程”“思政”“师生”三个关键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工作以及所授课程紧密结合,深入挖掘育人要素,提高育人能力。其次,高校辅导员需时刻保持文化自觉。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新环境,汲取获得自我长足发展的源源动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时刻发扬反思精神。人只有保持文化自觉,才能获得自我的全面发展,辅导员只有实现了自我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育人工作。再次,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助于激发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内生动力。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助于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实现高校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促进高校辅导员的集群发展,在发挥个人“单兵作战”的同时,也注重提升“团队作战”能力的提升,在欣欣向荣的良好氛围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7][1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美]塔尔科特·帕森斯. 社会行动的结构[M]. 张明德,夏翼南,彭 刚,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5][16]冯刚,张晓平,苏洁,主编.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冯刚.立德树人与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5).

[8]冯刚.青年永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与未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4).

[9]冯刚.持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2020,(3). 

[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上午)[N]. 人民日报,2013-05-05(2). 

[12]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 20日[N].人民日报,2018-03-21(1). 

[13]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年1月2日)[N].人民日报,2019-01-03(2).

[14]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N].新华每日电讯,2020-09-10(1). 

[15]冯刚.深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高校辅导员,2021,(2).

 

作者:万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专职辅导员;申林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苑,李玉飞,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