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一体多翼”打造武体社区育人新高地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一体多翼”,建设党团建设和思想引领社区、体育精神与校史教育中心、一体化学生数字服务系统、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家园、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示范基地、学生成长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六个基本功能区,将社区打造成为集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体教”融合涵养学生心智
主题中心浸润精神内涵。通过设置中华体育精神、奥运文化、冠军风采等校园文化主题的宣传长廊、文化墙、活动室等,将中华体育精神、校史校风校训等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宣传展示,涵养学生道德、滋养学生心田、启迪学生智慧。邀请校内外领导、专家学者、知名校友、体育冠军等深入社区,开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就业指导等教育活动,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体育实践促进身心发展。经常性开展体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体育精神贯穿于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打造身心愉悦、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培育积极体育精神。
二、党团建设引领社区育人
凝聚合力深入一线。校领导通过“师生座谈会”“午餐会”等形式深入社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职能部门、院系党政负责人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党支部和学生组织;辅导员驻区值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思政教师深入社区,将思政课堂搬到学生身边;心理健康教师面向社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教与咨询;研究生导师轮流进驻社区,传授前沿科研知识。延伸堡垒夯实阵地。成立“社区党组织”,实行学生党员在学院、社区“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发挥社区“党团之家”的示范带头作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三、服务体系支撑学生成长
数字赋能一站办理。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服务系统,学生可利用企业微信、办事大厅等应用程序进行学籍注册、寝室调整、勤工助学等业务的快捷办理。在社区中设置自助服务区,学生可随时打印、复印在校证明、学业成绩单等所需资料。扎根社区全时守护。开设资助服务窗口,宣讲奖助贷补政策,实施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和临时性困难救助以及学校“四季资助”特色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设立谈心谈话室,接待学生咨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建立校园安全服务点,做好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教育。
四、统筹资源打造育人阵地
公共空间优化升级。建设党团活动室、师生研讨室、多功能活动室等,配套软硬件设施,满足师生会议、党团活动、自主学习等活动场地需求,增进师生交流、助力学生成长。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在社区中开展“一月一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衔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创新创业项目示范基地,将师生“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优秀项目纳入基地管理,带动学校双创力量持续增生。
五、自主管理共建思政高地
学生参与自我服务。学生组织拓宽工作场域,大学生宿管会、大学生伙委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组织,积极收集整理社区学生诉求,对接职能部门做好接诉即办,维护学生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社区。思政建设形式多样。开展“荣耀五星”典型选树,放大典型宣传教育效应,把党员先锋、朋辈指导、身边励志故事转化为思政资源。开展学生宣讲团主题巡回宣讲,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讲述武体学子奋斗故事,传播青年学生逐梦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