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师范学院:全领域 全覆盖 全融合 全渗透 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高站位部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做好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档升级,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高站位部署,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同时部署、检查、评估,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二是完善机制提供保障。建立学生社区组织架构、健全工作队伍、工作机制、配套政策,明确各育人队伍在学生社区角色定位,完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各展所长、功能互补、合力凝聚。专项经费支持建设,配备充足的资源、场地、软硬件条件等。
二、高起点规划,立足需求、着眼全局
一是科学布局,“一中心五区域”,功能完善全领域。建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分为“办事区、办公区、会议区、学生共享区、心理健康区”五个区域。办事区是事务中心主体,设办事柜台、办事休息区和自助服务区,可容纳9到10个部门入驻,直接面向社区学生一线服务。办公区满足学工、武装、团委等部门进驻办公。会议区解决学工队伍例会需要。学生共享空间配备会议桌、投影仪、WiFi等,满足学生社区党团日主题活动、学业辅导等活动需要。心理健康区设置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师和辅导员值班开展咨询。二是以点带面,“一心多环”,服务支点全覆盖。以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中心,1到2年内在每栋宿舍楼逐步设置社区功能室。原宿舍区每栋楼至少腾出一间宿舍作为学生活动室,用于学生自习、学业辅导,教师开展活动等;新建宿舍区,以宿舍楼为单位建设社区党员活动室、思政主题教育多媒体功能区、学生多功能活动室等,满足多元化需求。三是强化协同,“一线规则”,力量下沉全融合。校院领导“一线”包联,落实联系学生制度;学工队伍“一线”进驻,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学业导师“一线”指导,帮扶学业发展、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等;思政队伍“一线”宣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浸润式覆盖。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与学生“面对面”,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四是统筹兼顾,“六进社区”,系统育人全渗透。党建引领进社区,建成学生社区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管理协同进社区,形成全员协同配合的社区工作大格局;队伍入驻进社区,夯实学生社区工作力量;服务力量进社区,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学生困难;文化浸润进社区,利用社区共享空间开展学习交流、朋辈帮扶、榜样引领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自我管理进社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开展社区活动。
三、高标准推进,联动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提效率、重质量、联动推进建设标杆。按照省里要求,挂图作战,制定作战“路线图”和建设“时间表”,一体推进,优先建设学生社区,力争打造标杆学生社区。书记、校长直接督导,分管校领导实地调研,指导布局设计;广泛调研,征求集体意见,全员参与建设规划。二是严要求、重预期、打造智慧育人综合体。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超前设想,硬件设施突出高质量现代化,功能设计突出文化影响力和育人实效。打造“一站式”服务学生的核心枢纽,建成集“共享学习之家、青年团员之家、少数民族学生之家、辅导员之家、征兵工作站、心理健康之家”六位一体的学生之家,为学生提供多功能的智慧育人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