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探索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每栋公寓楼建设了一个“辅导员社区”,“辅导员社区”下设党建思政中心、学院心晴坊、教师工作站、生活保障部、就业解忧铺等五个阵地,每个二级学院牵头负责一个社区,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积极探索了师生协同、部门联动、校院共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一、建立“党建思政中心”,为学生“思想解惑促成长”
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长班主任为主体入驻。打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成立省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扬帆华夏职业生涯工作室”;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成立省级示范团队“成长之路工作室”。打造学生思政中心,开展“听学生讲故事”主题活动,开展“以美育人·寻找身边最美寝室”活动,讲述“华夏人物志”,以身边典型感染学生。打造学生党员服务站,学长班主任、学生党员实行“轮值”。平均每年开展40个专题工作的研究和讨论,辅导员主持部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8项,省级示范团队2个。
二、建立“学院心晴坊”,为学生“心理解压促健康”
以学校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体入驻。打造“心晴坊”特色系列活动,定期开展“一月一周一日”系列活动,固化了校园生活剧展演、“真人图书馆”等心理健康实践品牌。筑牢心理健康安全底线,通过不定期走访重点学生寝室,并与重点学生建立24小时联系机制,第一时间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社区与113名有心理健康问题及性取向问题的重点学生保持紧密联系,近六年未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三、建立“教师工作站”,为学生“学习解困促提升”
以导师班主任、学院院长、系部主任、专家教授为主体入驻。推进专业教育进社区,用艺术学院学生作品装裱公寓走廊、将智能制造学院的3D打印引进社区、制药学院的医药急救守护在社区、信息学院的机器人快递小哥在社区值日等。推进专业帮扶进社区,建立学业困难学生成长档案,将帮扶成效作为导师班主任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了1+N“精准助学”、英语学习帮帮团等帮扶模式。推进专家指导进社区,8个二级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全部下沉社区,开展考研辅导、英语辅导、科技竞赛指导。864名导师班主任“精准助学”1124名学困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英语四级通过率同期增长10.96%;涌现了一批考研明星寝室、学霸寝室、创业典型寝室、科技竞赛达人寝室、优秀党员寝室等。
四、建立“生活保障部”,为学生“生活解难促信心”
以保障系统、学工系统人员为主体入驻。事务处理到身边,学工系统教师一周1-2个半天轮流在社区“坐诊”,“一站式”“零距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经济资助到身边,资助专员常驻社区,开展“一帮一”结对资助,精准帮扶1-2名贫困学生。生活服务到身边,后勤保障人员办公在社区,包保社区、包保学院,并开通“微后勤”平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平均一年共接待处理学生日常事务2568件;共帮扶特困学生246人,累计资助金额达51.48万元。
五、建立“就业解忧铺”,为学生“就业解忧促发展”
以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就业指导中心人员为主体入驻。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学校职能部门员工入驻结对学院所在社区;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下沉每个社区,分类宣讲最新就业政策;引进优质企业到社区,“开小灶”“点对点”“搞定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优化学校就业政策,畅通就业“精准服务”模式。509名教职工结对帮扶606名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成功率达80.36%,帮助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