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工作案例2】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心融新媒体,与你零距离
发布日期:2023-11-22
来源: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量:548

作品简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e路相伴工作室依托管理学校心理中心“一苇杭之,一路相伴”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院级“e路相伴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拍摄心理微电影、心理情景剧和短视频,撰写公众号推文,以让学生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受益为着力点,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为总目标,发布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推文和视频,以有声加无声的形式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者:林雯、吴诗涵、张桂林


一、 项目主题和思路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00后”的大学生作为高校和网络的主体,他们有活力、有想法、有勇气、敢实践,如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与思考的重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8月28日在北京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的用户规模稳居前三,用户规模分别是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以短视频抖音平台为例,每月活跃用户高达9.2亿人。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怎么才能让网络思政教育在学生群体中芳香四溢,顺势而为?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指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e路相伴工作室依托管理学校心理中心“一苇杭之,一路相伴”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院级“e路相伴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平台,拍摄心理微电影、心理情景剧和短视频,撰写公众号推文,以让学生感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受益为着力点,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为总目标,发布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推文和视频,以有声加无声的形式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图片17.png

二、 实施方法和过程

e路相伴工作室通过组建一批热爱且擅长网络宣传的师生,为团队的持久发展提供动力。完善硬件条件,给拍摄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已建有影像剪辑室、影视化教学场所和一苇剧场。打造三大服务板块,成人板块、成长板块、成才板块,依托专业群,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学生有收获,让社会有影响。最后,制定计划,分组合作,每周总结,共同进步。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一) 整合资源,师生齐力,引领学生成长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工作室的教师团队由校内和校外构成。校内教师由学生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老师、心理专业教师构成,她们提供网络心理专业知识的指导、对外交流,校外教师则每周进校主要对拍摄、剪辑和排版等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在校内招募对短视频制作或推文撰写感兴趣的优秀同学,使同学们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能深入理解心理知识在影视制作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工作室采取“传、帮、带”的形式,以老带新,发挥朋辈导师的力量,制定周总结、月总结、学期总结的方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与专长,真正做到有人教、能学会、质量高。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二) 精准定位,多元发展,服务学生日常

e路相伴工作室以网络为媒介,以声音画面为载体,围绕学生的兴趣、需要、困惑、时事热点或选取高职学生当中典型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焦虑性障碍”等,继而自编、自导、自演拍摄系列短视频、心理微电影、心理情景剧或每周发布原创推文。

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方便快捷在网络上了解心理问题、感受心理问题、走进心理问题,寓教于乐,发人深省。通过音频、视频、图画和案例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化解心理问题的渠道和方式。以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辅助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学会表达、沟通、疏导和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自我成长机制。

图片20.png

(三) 头脑风暴,活力创新,激励学生创造

既要稳得住,也要活起来,青年人作为网络的“原住民”,让他们喜欢前提是要了解他们,走进他们,才能吸引他们。通过每周例会时间,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本周网络上出现的各类热点,共同探讨可行性的难度。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对相关热点剖析改良,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政教育的知识点,进而拍出写出“接地气”的思政视频和文章。

作为网络教育的宣传者,扩大宣传范围和影响力要有其独特的标志。同学们商议后,决定制作鲜明活泼的工作服和工作牌,行走在校园中成为网络宣传的代言人。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四) 立足实践,不断优化,回馈社会发展

    工作室成立“一苇杭之一路相伴”“e小智”心理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起“守护贫困山区蜗牛宝宝心养计划”“百校千村(社区)育心计划”“绿丝带在行动特殊人群帮扶计划”等多个公益项目,拿起摄像机、手机和话筒,用专业服务社区,用专业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困难,发动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图片23.png

三、 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 心理微电影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校级心理微电影大赛,推送了五部心理微电影参加国、省、市赛,一百余部作品参加校赛。其中《一苇杭之——爱情提拉米苏》和《青春不与摆烂同行》在全国高校心理微电影优秀作品展中获“百佳心理微电影”称号,《重写爱情》和《绽放的光》在宜昌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成果之心理健康主题微电影展评中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心理微电影主要聚焦当下学生群体中突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或者紧贴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热词,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激发学生共鸣,达到“心理育人”的目的。制作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有活动发布、剧本征集、修改剧本、选拔演员和撰写分镜头脚本,拍摄过程中需要协调场地、安排道具、技术指导和安抚演员情绪,后期制作有视频剪辑、音频处理、包装和宣传,正是环环相扣,才有了作品的良好呈现。

(二) 心理情景剧

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心理情景剧在育人过程中的运用及效果,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校级心理情景剧大赛。推送的作品《只有西西弗西才知道》荣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一个人的战斗》获全国十佳剧目,《终极天使》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

“在演绎中体验,在情境中感受”,以真实生活为题材,运用戏剧性的表演形式,通过一种现场“沉浸式”的表演,让参演和观看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心理适用能力,也提供了一个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的机会,帮助大家获得真正的心灵成长。

(三) 心理短视频

短视频以其高效,丰富,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画面感等明显优势,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当前拍摄的短视频类型包括:展示学生风采、日常动态、话题采访以及科普专业的心理学。在抖音平台和微信小视频中传播专业的、喜闻乐见的、学生能听得懂的话题及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从深层面解决问题,是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工具。

《心理抗疫 大疫无疆》短视频获得教育部“共同抗疫 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优秀奖,短视频《与梦想为同道》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四) 公众号推文

    微信是中青年人群重要的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对促进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目前“一苇杭之一路相伴”“e路相伴工作室”公众号均采取周更的频率,发布学生活动动态、心理科普文章、案例话题探讨等内容,同时“一苇杭之一路相伴”公众号还设置的有:心理测评、心理团辅、预约心理咨询等功能。让学生能利用网络,每周都能学习接触心理方面知识,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 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 勤于发声,敢于亮剑,结合当地文化

    一座城有其独特的厚重文化底蕴和发展历程,作为当地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理应帮助它讲述、传播优秀的故事。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好奇心重,但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想要科学、有效、合理地做好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与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就要在视角上贴近学生生活,在思维上融入学生世界。以最新一期拍摄的短视频为例,主题为“讲述屈原文化”,但通过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演绎故事情节,短视频的浏览量和点赞较之前大幅提高。

(二) 掌握规律,抓住时机,走在时效前列

    从最近走访学生群体,观察后台数据中得出,一方面,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可以着力推出专升本、学生日常工作和生活困惑等学生重点关注的学业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从时机的角度来看,可以提前掌握时间节点,预先安排相应的主题,例如5·25“我爱我”心理月,传统节日、节气,还有广受大学生追捧的节日,坚持做到勤讨论、慎发布、高质量。

(三) 启发学生,开放互动,把握舆论话语

    当代网络环境纷繁复杂,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正气引导学生,以正确价值观培养分辨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用真诚的话题和内容打动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直接受益。由此,可以开放评论或留言板块,把发出声音的权利给予学生,了解同学们想法的同时也能知晓他们的困难困惑,将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让更多的声音和有价值的观点走进工作室的宣传平台。

责任编辑: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