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探索“社区+枫桥驿站”建设模式
发布日期:2023-09-09
来源:长江大学
浏览量:673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地方综合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新路径,矢志构建高质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学生社区,开展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一、因机而变打造社区育人体系

乘着教育部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东风,学校出台了《长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社区建设为抓手,以加强校园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切入点,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了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生命健康教育“两线贯通”、面对面全覆盖的“520育在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上的主力军。

图片6.png

二、因地制宜创新社区建设模式

学校现有40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10000余间宿舍,学生住宿分散,配套设施不均衡,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根据“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实际,“社区+枫桥驿站”的建设模式应运而生。学校在每个校区建设一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共享空间,成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办公室,分设党建中心、事务中心、心育中心、问学中心、众创中心和素拓中心。在每个相对集中的宿舍园区建设一个枫桥服务驿站,与所在校区“一站式”社区进行联动,集成和延伸社区的功能。全校形成了“三社区九驿站”的建设格局,每个社区在责任校领导、入住辅导员和人生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主动参与全方位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区育人特色。

图片5.png

三、因势顺导探索社区运行机制

2018年学校全面推行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进驻学生寝室、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启动“一站式”社区升级版建设后,在社区运行机制上完成了五个转变,即从学生生活场所向高质量育人平台转变,从单一学工系统进社区向全体党员干部教师进社区转变,从管理为主向引领服务转变,从学校单向度宿舍建设向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建共享社区转变,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并重转变,生命长江思政金课、校长下午茶、人生导师面对面、名师工作室、寝室风采展、开心聊吧等教育服务活动在学生中享有盛誉,不仅解决了学生急难愁盼的各种问题,宿舍文明程度和学习风气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因势而动检验社区建设效果

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逐步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逐步显现。在2022年10月属地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各社区和驿站亮出党旗,楼层长与志愿者在教职工不能进校的情况下,组织有序,主动包保核酸检测、三餐配送、打扫楼道卫生、搬运物资、门岗值守等工作,有力维护了校园稳定,守护了学生健康,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胸怀人民、勇担责任的精神风貌。2022年底,“一站式”社区中的“抗疫一线楼栋长”光荣当选长江大学第八届“温暖长大人物”,为学校“一站式”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图片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