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以共同缔造理念创设“1+1+1+N”学生社区育人模式
发布日期:2023-09-12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浏览量:940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设了“1+1+1+N”的社区空间模式,夯实了“多样化”服务学生力量,打造了“五进社区”育人品牌,不断将思政文化育人工作做到“家”,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一、因地制宜,分类试点:创设“1+1+1+N”社区空间模式

基于学校多校区办学实际、宿舍分布较分散等情况,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物理空间,在武昌、流芳两校区全面开展1+1+1+N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其中“1”是将教辅七栋一楼的青年之家改造升级成为“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1”是教辅五栋、八栋、九栋的7间活动室打造成为学生活动场所,分别为学业辅导室、党团活动室、心灵驿站、就业指导室、阅读空间、文化活动室;“1”是指钟楼负一楼创新创业空间;通过对三个1的先期试点与工作探索,随即在全校“N”栋宿舍楼宇,设置符合本楼栋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等特征的活动、服务空间。

图片13.png

二、汇聚资源,服务育人:夯实“多样化”服务学生力量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拓展服务渠道。将“大思政”下沉至“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联动统筹资源,推动党团组织、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单位一体化开展工作。通过扎实开展“一下三民”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德育队伍建设,集合领导干部、思政辅导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等多方力量开展“订单式”主题活动,积极响应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加强思政队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引导,压实辅导员入住宿舍,两校区共入住辅导员54人,实现楼栋全覆盖。积极践行“1+X”全员导师制,引导专任教师将专业特长与思政育人过程相结合,在学习科研、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

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满意度。协同各业务部门建成“一条龙服务”学生综合事务中心,逐步推进线上“一站式”大厅建设。建成了学生综合信息平台,联通网络信息中心、教务处、人事处、后勤保障处、心理健康中心等多部门学生数据,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业、经济、身心健康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记录、精准施策。组建学生社区党员服务队,选聘各楼栋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任楼长、层长、寝室长,形成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发挥基层党建堡垒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图片14.png

三、激发活力,阵地育人:打造“五进社区”育人品牌

党建引领进社区。成立“微语”理论宣讲工作室,通过微党团课、分享会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系列活动;举办了“开学第一课”“微特课堂”等百余场活动。学风建设进社区。开展“学霸班”“许志伟党员示范班”“菁材小讲堂”等学业辅导活动,大力实施“朋辈助励”帮扶计划。志愿服务进社区。以宿舍为阵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8次,参与人数达两万余人。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推进常态化心理宣传、咨询和培训进社区,举办“小如信箱”“花点时间”等特色品牌活动,学校1名学生获评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创新创业进社区。以创新创业学院为中枢,聚力打造“一院一品牌”学科竞赛;拓展学生社区双创空间,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培训讲座。

图片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