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党旗领航、全员协同, 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浏览量:317

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通过坚持党旗领航、强化力量下沉、深化工作内涵,纵深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党旗领航,构建“全员化”育人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校党委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学生社区建设规划及工作落实情况,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进纵横结合,夯实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和宿舍的协同联动,建设“纵横结合,协同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分层分类探索功能型党组织和社区实体党支部建设,“一体化”推进党员教育发展管理和社区党建工作,实现“组织建在社区、作用发挥在社区”。三是完善网格体系,强化学生参与。持续深化学生社区党建网格,线上线下完善责任区、工作坊等机制,定期组织“党员进寝室”“党员1+1”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党的声音、活力和温暖进社区,确保党的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将学生参与社区党建的过程性表现纳入党员发展、评优评先等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长效激励学生参与社区治理。

图片1.png

 构建纵横贯通的社区党组织体系,深化社区党建网格,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在学生社区全覆盖

二、力量下沉,打造“共创型”育人模式

一是明确组织职能,共创师生价值共同体。持续深化“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明确社区功能型党组织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专任教师等对学生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指导,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深化党建引领、服务朋辈成长、筑牢安全底线等方面的先锋作用。二是完善协同机制,共创社区育人共同体。校院领导结对联系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定期举行“书记讲党课”“校长面对面”“院领导午餐会”等交流活动,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机关职能部门常态开展“深入一线、服务基层”主题活动,精准提供政策咨询,及时回应关切。加强“住楼辅导员”工作机制,完善“接诉即办”工作平台,将温暖和关怀送到学生身边。思政教师开设“思政课社区工作坊”,打造零距离思政微课堂。深化“名师工作室”“五老进社区”育人品牌,推动师生支部结对共建。三是强化品牌建设,共创朋辈成长共同体。以各学段学生实际需求为工作导向,依托社区党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明星学子面对面”朋辈交流、“求是”青创训练营、“职引未来”求职工作坊、“星青年”政务实习等社区育人活动,服务同学成长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图片2.png

校党委书记张广军院士、校长尤政院士在“黄群班”“胡吉伟班”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图片3.png

“名师工作室”“五老进社区”工作平台常态入驻学生社区开展育人活动

三、深化融合,打造“内涵式”育人生态

一是加强文化浸润,提升工作成效。建设党旗领航教育基地,推进楼栋“一院一品”“一楼一景”党建文化长廊建设,把公共空间打造成“浸润式”“互动式”红色教育阵地。打造“深度中国”青年思政课,开展“胡吉伟班”“黄群班”荣誉班级创建、“开学第一课”“毕业生党员最后一课”等思政品牌活动,将特色党建文化融入社区育人主题活动。二是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思政质效。把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和红色资源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举办“精神的回响”社区美育思政课,通过理论讲授、艺术演绎、实践体验,生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帮助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三是深化数智融合,提升育人实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开发“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画像”系统,精准掌握学生特点,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精准性;开发思政智能体“AI华导”,建设党建思政语料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建引领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服务、可参与的实践、可传播的文化。

图片1-01.png

社区主题升旗、社区美育思政课等创新活动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学生发展大数据智慧平台、AI辅导员等数智手段赋能精准思政

责任编辑: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