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以多元队伍入驻打造融合育人新范式
中南民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为抓手,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安保力量有序下沉学生社区,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浸润成长”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实现“社区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育人新格局,巩固拓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
一、创新机制体系,多维联建构筑育人空间
学校将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划归党委学生工作部,形成“学校—学院—宿舍”三级联动机制的垂直下沉管理育人链条。构建“1+3+3+N”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布局。一个覆盖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服务等20余项服务领域的“一站通办”育人平台,三个“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空间,三个集学习、研讨、交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书院,以及围绕宿舍楼栋打造的铸魂育人工作站、筑梦资助工作站、启航学业工作站、砺武国防工作站、网聚思政工作站和美育长廊等“N”个主题空间。
二、多元队伍入驻,协同赋能打造育人矩阵
(一)党建领航深耕一线。构建“辅导员—班导师—社区辅导员”三维育人体系,推行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成长守望计划”,推进“校长信箱”信访制度的“线下落地”,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坚持实施政工干部“四进四同”工作制度(进宿舍、进课堂、进网络、进活动,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成长)。近千名政工干部(含专职辅导员113人,班导师784人,社区辅导员162人)每周深入学生宿舍,其中64名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年均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学业困难、生活需求等各类诉求2000余件,真正实现育人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努力编织一张有温度的育人网络。
(二)思政浸润铸魂育人。将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业课教师从第一课堂引入第二课堂,以“学业大讲堂”“班导师面对面”等活动,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理论优势和辅导员、班导师贴近同学的优势,使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既有教,也有学,打造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推动专兼职思政教育育人力量持续下沉。“启航星”、“青漾182”等6类辅导员工作室入驻学生社区,以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带动党建与思政“进社区”“进宿舍”,打造学习型社区学生党、团支部。
(三)学子当家青春担当。以学生党建为龙头,按照学生住宿分布成立楼栋党小组,实施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党员宿舍挂牌制度,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做实党建“网格化”,发挥“大思政课”成效,有效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学生社区组建“情满家园”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协助社区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上门开展防电诈、电动车治理等政策宣传,开展宿舍卫生检查和评比、反馈异常情况,切实维护宿舍安全稳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警校共建保驾护航。坚持高位推动和专班运行相结合,校领导带队推进校警共建。校内设立“夏清良”警务室,实现接处警闭环管理,全年处置涉校警情50余起。建立警情周会商制度,驻校民警每周一晚上参加学校学生工作例会,完善“警情双通报”制度。研发“一键报警”系统直连安防平台,着力推进校园文明治理工作,相关案例获湖北省平安校园“七防工程”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三、汇聚保障合力,跨界联动激活育人生态
学校坚持每日晚查寝制度不动摇,将宿舍学风纳入学生日常管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2024年全校共有14间寝室的54名同学实现考研全员上岸的“满堂彩”。
全体社区辅导员开设生活小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宿舍文化建设全过程,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宿舍管理全过程,融入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全领域。相关做法受到湖北省教育厅宣传推广,先后接待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200多所高校到校参观考察,多次受邀赴全国思想政治骨干示范培训班讲授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思考。
千盏灯火照亮前行之路,点滴付出汇聚成长力量。未来,中南民族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继续深入推动各级各类队伍入驻学生社区,用爱与责任筑起温暖的“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