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以党建引领打造“崇德尚艺” 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新范式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湖北美术学院
浏览量:163

湖北美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求,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强化党建引领,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夯实铸魂育人根基,创新五育融合路径,优化服务育人环境,拓展社会实践维度,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一、艺心向党,高位布局夯实铸魂育人根基

一是筑牢政治引领底色。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崇德尚艺”学生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五化五艺五型”推进路径。将建设要求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主体责任清单,常委会每学期听取专项汇报并部署重点工作,持续牵引学生社区建设和育人实效提质升级。

二是健全协同推进机制。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推进会,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协调经费、空间、人员等资源。将社区工作列入每周校领导碰头会必要议题,常态化督导“学工团委进驻办公-保障部门实时联动-副书记、辅导员全时入住-其他育人力量适时下沉”工作格局运行情况。

三是建强用好组织堡垒。成立9个功能型党支部,将党组织延伸至楼栋、楼层,开展师生支部结对共建,建立党员宿舍台账,加强党员日常行为管理。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为党员宿舍挂牌亮身份,推进“党员示范宿舍”创建和“定公约践承诺”活动,强化党员责任和引领意识。

图片8.png

二、以美为媒,党建领航创新五育融合路径

一是顶层设计强化导向。党委谋划决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美五维计划”,分年级有重点的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之美,增强专业认同之美,认识身心健康之美,树立正确审美观,积极劳动创造美。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学生成长正负面清单,加强引导监督。

二是拓展场域深化共融。持续优化集阅读分享、文创展示、党团活动、学习交流、运动健身、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环境,提升学生社区使用体验。通过党建引入、美育融入、师生汇入、课程介入、实践带入等多维度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育人路径推动社区育人模式深度转型。

三是塑造品牌实化融通。积极探索“党建+五育”模式,依托特色主题党团日、社区开放日等契机,举办“非遗文化进社区”、红色主题艺术展、跨学科艺术沙龙、社区文化节、社区运动会等,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开展辅导员特色工作室立项和精品育人活动培育,以可靠抓手加强活动统筹和落实。

图片9.png

三、艺馨守护,高效治理优化服务育人环境

一是密织网格管理体系。出台楼栋长、楼层长、宿舍长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安全员制度,构建全覆盖精准网格管理模式。以学生党员、退役大学生等为主体,组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校园安全应急响应队等参与社区治理,关注排查安全隐患,夯实校园安全基础。

二是扎实践行一线规则。校领导带头深入学生社区开展“校领导接待日”“书记校长座谈会”“开学第一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持续推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活动,倾听回应学生诉求。坚持学生工作例会制度,以量化标准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常态化开展家校联系,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实施学生帮扶“一生一策”。

三是觉醒创美自主意识。通过“社区建设我来绘”等大赛,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社区服务中心、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崇德尚艺阅读中心等被采纳应用落地,使社区成为学生专业实践的“活教材”。举办“清洁楼栋我来建”“最美宿舍创建”等活动,形成了“自我管理-艺术实践-环境美化" 的长效机制。

图片10.png 

四、推行美育,使命担当拓展实践育人纬度

一是在文化传承中育党心。推进党建引领与专业实践同向同行,在学生社区创立艺“翼”致美孵化基地,以“艺术点亮红土地”“画说马克思”“画说节气”等学生实践活动充实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建立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以“薪火相传,让红色火种点亮思政之光”等青年之声在大中小学上好“红色大思政课”。

二是在乡村振兴中强担当。依托“乡村设计工作坊”“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农村儿童美育工作坊”等,通过乡村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以艺术之力为乡村空间改造、文化创新、儿童美育等注入活力。开设在田间地头的“稻田计划”入选2023年“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三是在艺术疗愈中践使命。发挥美育疗愈身心健康的优势,在学生社区开设艺术疗愈微专业,设立艺术疗愈工作坊,持续擦亮“艺心守护 以美育心”心理育人实践品牌。由心理教师、专业教师、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艺术疗愈团队将服务送至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医院病房、特殊儿童等逾万人,用美育浸润带去温暖和希望。

 图片11.png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艺术+党建”特色模式,让“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滋养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促进全面发展的实践基地、校园综合治理的枫桥经验、服务社会发展的美育引擎,为培养“爱国为民 崇德尚艺”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探索更多可行路径。

责任编辑: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