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厚植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化人, 构筑“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浏览量:195

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质量启动实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将党旗领航鲜明底色融入社区文化,推进“学在华科大”“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深入学生社区,将建设社区文化浸润育人场域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打造党旗领航的“红色空间”

一是拓展红色育人场域。建好用好党旗领航教育基地和领航书屋,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社区文化空间建设。加强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和宿舍的协同联动,建设“纵横结合,协同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分层分类探索功能型党组织和社区实体党支部建设,通过党员责任田、党员先锋岗和党员寝室,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体系,形成“院系+楼栋”“功能型+实体型”党组织社区全覆盖工作体系。

图片11.png 

社区党员先锋岗

二是弘扬优秀红色文化。持续开展学生思政“一院一品”、社区文化“一楼一景”建设,将环境设计与文化‌浸润有机结合,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举办“石榴籽文化节”社区红歌会等,努力以红色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实现社区“浸润式”思政教育。

图片12.png 

社区文化“一楼一景”建设

三是创新理论宣讲平台。选树优秀学生组建理论宣讲团,组织红色理论学讲团、党员先锋队宣讲团、退伍大学生“家国情怀”宣讲团等开展专题巡讲,“让有信仰的青年学生讲信仰”“用青年话语,发时代新声”,以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到广大师生的心坎上,让学生在“学”与“讲”的锻炼中铸就更深层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根基。

二、弘扬优秀文化,构建处处可学的“书香社区”

一是构建“时时可读”的红色阅读体系。学校层面建设“领航书屋”,运用VR、AR等技术,打造多维度、沉浸式的红色阅读场景;片区层面设置领航读书角,引入电子阅读屏等数字图书资源;楼栋层面建设启明书屋,推进党报党刊进宿舍,为学生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求是》,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党报党刊的育人力量。

图片13.png 

党报党刊进宿舍

二是强化“人人悦读”的文化育人体系。坚持30余年举办人文素质讲座共2560余场,举办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300余场,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与师生分享读书感悟,畅谈科学与人文精神。持续10余年开展“一本好书,与你同行”读书活动,定期举行“春读”“好书盲盒”等荐书活动,常态化开展“喻言书评”“新心读书”等朋辈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拓展知识边界。

三是创建“处处能读”的阅读场域体系。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将阅读空间延伸至眼镜湖、青年园等学生社区人文地标之中,建设读书长廊、朗读亭,让学生在“森林大学”爱读书、读好书。在图书馆、教学楼设置“朗读室”,在学生社区活动中心标准化配置学业发展多功能室、师生研讨室等,实现每一社区都有学习交流场所,每栋宿舍都有读书活动室,让“书香华科大”浸润每一位师生。

图片14.png 

楼栋读书活动室

三、坚持守正创新,建设润物无声的“思政课堂”

一是涵育多元文化生态。学校层面,打造有引领力的“文化品牌”。紧紧围绕“学在华科大”“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张育人名片持续发力。片区层面,推动有生命力的特色精品。推进“一院一品”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形成如“红厅文化”“STAR文化”“LIFE文化”“绿色+文化”“同济文化”等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传承学院优良传统的社区文化品牌。楼栋层面,组织有凝聚力的基层活动。以寝室、班级为单位开展“社区文化沙龙”,让社区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陪伴成长的温馨之家。

二是拓展社区育人元素。营造“楼间可焕能”的活力运动氛围。组织学生以宿舍和班级为单位参加“社区运动会”,形成具有楼栋特色的体育文化,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引进“楼内可疗愈”的美育工坊品牌。推进“喻建美学宣讲团”“慧心岛”“心艺相通”等美育品牌进社区,以艺术创作舒缓压力,实现美育与心理健康的协同赋能。打造“楼下可研习”的生态实践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社区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楼栋花园建设、格桑花种植、社区大扫除等劳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图片15.png 

“慧心岛”手工活动

责任编辑:朱君